找手机游戏就上二方手游 专业手游下载网站!

游戏更新 | 安卓游戏 | 苹果游戏 | 推荐游戏 | 软件更新 | 文章更新 | 热门文章 | 推荐文章

封神策在线玩(封神策打金版)

时间:2023-05-29 16:22:54    编辑:down

黄易小说排行榜前十名

1、战神图录》:是黄易武侠小说中武林四大奇书之首,是四大奇书中最虚无缥缈的一本,历代虽口口相传,却从没有人见过。2、《长生诀》:是广成子所著的一本书,黄易《大唐双龙传》小说里的武林四大奇书之一,道家宝典,传说为上古黄帝之师广成子以甲骨文所作。其书以玄金丝线铸成,入水不湿、遇火不焚。3、《天魔策》:出自黄易的武侠小说系列里的武林四大奇书之一,魔门至高无上秘典,共分十卷。魔门一系列强大的武功心法和奇门异术都是衍生《天魔策》的。4、《慈航剑典》:是黄易武侠小说中正道最大势力慈航静斋的镇派之宝,也是武林四大奇书之一,它的前身是《彼岸剑诀》,修炼者众多,均为静斋门人,而能最后迈入死关的只有得到魔种的秦梦瑶。

至今仍然没有大结局的电视剧有哪些

电视剧《亮剑》,只拍了原著的一半。而更为精彩的后半部,恐怕永远都不会等到了。不能不说,真是太可惜了

无论是李幼斌版的《亮剑》还是黄志忠版的《亮剑》,他们都选择在李云龙被授少将军衔后,戛然而止。众所周知的原因,关于后面的内容,只能通过原著进行脑补了。

当时,李云龙的职务是福建军区某海防军军长。因此,他热衷于研究海岛登陆战,为此还在中,首创了特种兵作战,成立了梁山分队。

赵刚也是少将军衔,他在总参谋部担任政委。赵刚和李云龙一文一武,虽然性格不同,但做人本质相同,因此,才能做了十多年的兄弟,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。

50年代,赵刚因为不愿违心地批斗罗总,结果自己反受。赵刚一生刚直不阿,最终以死明志。冯楠得知噩耗后,把他们的四个孩子全部交给了老战友李云龙,自己以死殉情。这样的剧情,如果能呈现出来,一定让人感动万分。

而李云龙这里,也并不安定。两大派组织竟然要冲击军区机关,李云龙果断开枪,保住了军区机关,但他自己却被诬陷为“”。结果和田雨一起,被抓进了监狱关押。

段鹏曾经带着手下的特种兵,把李云龙救了出来。但李云龙做人光明磊落,不但没有逃跑,反而在家中,用楚云飞送的勃郎宁手枪自尽。田雨得知李云龙后,也在狱中割腕自尽。

李云龙没有死在枪林弹雨中,却在和平年代,用老朋友送的手枪自尽,这样的剧情,也一定会让人感到震撼。

楚云飞身在海峡对岸,得知自己的老朋友的噩耗悲痛万分,他播放起贝多芬的《葬礼进行曲》,并且在金门岛上,为李云龙致了悼词。

楚云飞对着海峡对岸喊道,“云龙兄,一路走好!”没有人比楚云飞更了解李云龙了,他的死,也没有人比楚云飞更悲痛。他是为国家失去了如此的栋梁感到痛心。这样的画面,如果拍成电视剧,同样能够感动成千上万的观众。

《亮剑》决不是一部单纯的战争作品,原著都梁的思想,要比我们想像得深刻得多。电视剧我们看得有多痛快,英雄们的结局就有多痛心。所以,《亮剑》永远都不会有真正的结局了。

2017年,《白夜追凶》第一部结束,结尾时,关宏峰被抓捕入狱。四年过去了,关宏峰还关在监狱中,无法被释放。原因就是第二部很难再上映,拨云见日那一天,关宏峰看来是等不到了。

导演王伟透露过,这部电视剧不会有下一部了。因为,《白夜追凶2》的剧本,早就已经完成。但如果要进行拍摄,还需要做出伤筋动骨的调整,甚至要第一部的设定。就算拍出来,也很难和第一部衔接上。

王伟不便明说,但也能看出来,《白夜追凶2》是倒在审查这一关上了。不明白的是,那些手撕,裤裆藏雷等诬蔑英雄的剧本,都能顺利通过,这样一部制作严谨的电视剧,为什么要卡住不放呢?

《白夜追凶》第一季,在豆瓣上有着高达9.0的评分。复杂的故事情节,周密的逻辑推理,每个演员都奉献了过硬的演技。甚至连剧中的武打设计,都很有《谍影重重》的风格。可惜,这样的好剧,注定没有结局,确实让人大失所望。

描写目标的四字成语

百发百中
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,每次都命中目标.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.出处: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:“楚有养由基者,善射,去柳叶百步而射之,百发百中.” 回见子牙,叩头在地:“丞相妙计,~.”★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三十六回
百中百发中:射中目标.发:发射.形容射箭、投掷或射击准确,每次都命中目标.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,从不落空.同“百发百中”.——关于目标的成语出处: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三十一:“回陈桐闻脑后鸾铃响处,料是飞虎赶来,挂下画戟,取火龙标掌在手中,此标乃异人秘授,出手烟生,百中百发.”
搏牛之虻
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,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.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.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夫搏牛之(虻),不可以破虮虱.”
弛高骛远
犹好高骛远.比喻不切合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.出处: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器玩·制度》:“但其构思落笔之初,未免弛高骛远.”
单刀直入用短柄刀直接刺入.原比喻认定目标,勇猛精进.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,不绕弯子.—— 描写目标的成语出处:宋·释道元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二:“若是作家战将,便请单刀直入,更莫如何若何.” 上面一篇“嗣汉六十二代天师正一真人张元旭”的序文,尤为~.★鲁迅《热风》三十三
东挨西撞
形容无固定目标,到处乱闯.同“东奔西撞”.出处: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一:“终日间靠着些东涂西沫,东挨西撞,也济不得甚事.”
东奔西撞
形容无固定目标,到处乱闯.出处:明·高濂《玉簪记·依亲》:“骤然起兵戈,扰攘.卷尘飞,东奔西撞,娇儿拆散知何往?”
东驰西撞形容无固定目标,到处乱闯.同“东奔西撞”.—— 关于目标的成语出处:《花月痕》第四七回:“那马东驰西撞,不可押勒.”
东穿西撞形容无固定目标,到处乱闯.同“东奔西撞”.出处:《隋唐演义》第二六回:“次日进城中访察……亦不晓得那张善士住在何处,东穿西撞,但闻街谈巷语,东一堆西一簇,说某家送了几千两,某家送了几百两.”
东碰西撞
形容无固定目标,到处乱闯.出处:巴金《火》:“刘波好像被困在一条死巷里,他东碰西撞都找不出一个出路.”
东走西撞
形容无固定目标,到处乱闯.同“东奔西撞”.—— 描写目标的成语出处:无
分道扬镳分路而行.比喻目标不同,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.出处:《魏书·河间公齐传》:“洛阳我之丰沛,自应分路扬镳.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.” 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,亦向广西进发,~,为国效力去了.★蔡东藩、许廑父《通俗演义》第五十九回
分进合击从几个方向前进,协同围击同一目标.出处:《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第五章第六节:“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的分进合击,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分进合击.” 这份电报全部暴露了敌人对我‘~’的战役企图和敌人各路兵力的部署.★曹丹辉《在一九三一年间》
分路扬镳
扬镳:指驱马前进.分路而行.比喻目标不同,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.—— 关于目标的成语出处:《魏书·河间公齐传》:“洛阳我之丰沛,自应分路扬镳.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.” 我们彼此之间感情不和,早已~了.
改途易辙
改变行车轨道,另走一条路.比喻改变方向、目标或做法.同“改辙易途”.出处:清·朱之瑜《端亭记》:“勉吾子改途易辙而合同乎世俗,则告朋友不信,将如何而可?”
改辙易途改变行车轨道,另走一条路.比喻改变方向、目标或做法.出处:宋·杨夔《复宫阙后上执政书》:“前车已覆,后车岂可蹑而行之,固当改辙易途,以取其不倾不蹶.”
好高骛远
好:喜欢;骛:追求.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.—— 描写目标的成语出处:《宋史·道学传一·程灏传》:“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,卒无成焉.” 但是~,贪抄捷径的心理,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普通的道理.★秦牧《画蛋·练功》
食宿相兼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.出处:汉·应劭《风俗通·两袒》:“齐人有女,二人求之.……父母疑不能决,问其女:‘定所欲适,难指斥言者,偏袒令我知之.’女便两袒,怪问其故.云:‘欲东家食,西家宿.’”
同德协力
为同一目标而共同尽力.出处:无
同德一心指全心全意为共同目标努力.—— 关于目标的成语出处:无
望风扑影
比喻做事没有把握,没有目标.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.出处:无
无的放矢
的:靶心;矢:箭.没有目标乱射箭.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,或不切合实际.出处:无 不是有的放矢,而是~.(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)
衔沙填海犹言衔石填海.比喻为实现既定目标,坚韧不拔地奋斗到底.—— 描写目标的成语出处:无
衔石填海
比喻为实现既定目标,坚韧不拔地奋斗到底.出处: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“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.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海.”
掩旗息鼓
①卷起军旗,停擂战鼓.指隐蔽行动,避免暴露目标.②比喻停止行动.出处:《明史·流贼传·张献忠》:“献忠因得与山民市盐刍米酪,收溃散,掩旗息鼓,益西走白羊山.” 秦显家的听了,轰去了魂魄,垂头丧气,登时~,卷包而去.★《红楼梦》第六二回
一德一心
德:心意.大家一条心,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.—— 关于目标的成语出处:《尚书·泰誓中》:“乃一德一心,立定厥功,惟克永世.” 总要我们平民~,这却什么事情做不来!★清·岭南羽衣女士《东欧女豪杰》第二回
一发破的
发:射出;的:箭靶的中心.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.比喻一下子就击中目标或一句话就击中要害.出处:《晋书·王济传》:“恺亦自恃其能,令济先射,一发破的.”
一心一德
大家一条心,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.出处:《书·泰誓中》:“乃一德一心,立定厥功,惟克永世.”
一拥而上
一下子全都围上去.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.—— 描写目标的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七回:“吕蒙亲自擂鼓,士卒皆一拥而上,乱刀砍死朱光.”
以身殉职
殉: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献出生命.为忠于本职工作而献出生命.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孟子曰:‘天下有道,以道殉身;天下无道,以身殉道;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.’” (白求恩)去年春上到延安,后来到五台山工作,不幸~.★《纪念白求恩》
贼喊捉贼
做贼的人喊捉贼.比喻坏人为了自己逃脱,故意制造混乱,转移目标,把别人说成是坏人.出处:无 这个狡滑的小偷,偷了人家的钱后,还贼喊捉贼,嫁祸于人.
众怨之的众人怨恨的目标.—— 关于目标的成语出处:清·吴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一回:“可见得我们就这大关的事不是好事,我这当督检的,还是众怨之的呢.”

封神演义中,三教共立封神榜究竟是谁的主意

关于封神的起因,《封神演义》交代:“话说昆仑山玉虚宫拿阐教道法元始天尊,因门下十二犯了红尘之厄,杀罚临身,故此闭宫止让。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,故此三教并谈,乃阐教、截教、人道三等,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……”

也就是说,三教共立封神榜,皆因阐教门下的十二金仙。但不管是十二金仙犯红尘之厄,还是昊天上帝想让十二金仙称臣,元始天尊肯定要保住他们。

怎么保?凭元始天尊的本事,他要保住十二金仙之命容易;但直接违抗昊天上帝旨意,元始天尊需得细细盘算一番。天庭不就是缺编吗?只要把人员早早补足,天庭凑足了三百六十五位成神,昊天上帝就没有理由觊觎十二金仙。

于是,元始天尊联合大师兄老子向师父鸿钧老祖提出三教并谈之事。老子是阐教的掌教大老爷子,自然站在元始天尊这边;而鸿钧老祖也正忌惮通天教主的截教由于发展迅速,对天道平衡造成了威胁,刚好趁机搞个封神大战,削弱截教的势力。

为了显示“公正”,他们特意把三教并谈的地点选在通天教主的碧游宫。可怜通天教主并不知道师父和两个师兄正在给他挖一个巨坑,欣然签下了封神榜。

就此,一个巨大的阴谋披着“正义”的狼皮,缓缓展开……

坚持原创,我是烟斗的传说,欢迎交流关注。

武庙十哲都有谁

既然能够入列武庙十哲,那都不是一般人,设立武庙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励官员,为武将树立标杆,告诉百官何为良将,什么样的良将能流芳千古、留名丹青,这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政治意义如出一辙,所以唐朝才有“诸州武举人上省,先谒太公庙”的规定。其实功过千秋自有后世评说,不是武庙里排个座次就能分以优劣的。既然是出于这种政治目的,那么很多因素就会影响人物的排序,比如儒家思想下的忠与仁,统治者需要这种思想驾驭臣下,那么这就是一个重要标杆,因此就会影响对某个人军事能力的判断。

武庙十哲简介

我们知道唐玄宗时为尊儒而大修文宣王庙,以孔子为奉,四子为配,孔子的十位学生为十哲分列。唐肃宗上元元年(760年),以祭孔子相同的尊奉姜太公为武成王,将太公尚父庙更名成武成王庙,简称为武庙,时以姜太公为奉,张良为副祀配享,含张良在内以历代名将十人坐像分列左右。左列为秦武安君白起、汉淮阴侯韩信、蜀汉丞相诸葛亮、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、司空英国公李勣;右列为汉太子少傅张良、齐大司马田穰苴、吴将军孙武、魏西河郡守吴起、燕昌国君乐毅。后来唐德宗时期再增祭古今六十四名将,此处不再赘述。

到了宋朝,从太祖开始更改武庙所祭名将,直到宋徽宗时期才大致成定制,此时的张良已经坐在了姜太公身旁,殿下列左右分列十人,左侧为管仲、孙武、乐毅、诸葛亮、李勣;右侧为田穰苴、范蠡、韩信、李靖、郭子仪。由此可见,宋朝拿掉了白起、吴起,增加了范蠡、管仲、郭子仪。

“太祖幸武成王庙,历观两廊所画名将,以杖指白起曰:起杀已降,不武之甚,何为受享于此?命人去之。”——《宋史》

白起是在宋太祖时期便拿掉的名将,后列入七十二名将中,白起之所以被拿掉,赵匡胤的理由是杀降,这与其偷得柴氏后的伪善不无关系,草创之际,树立仁慈的政治形象,以便争取统一战争中的民心向背,白起便成为这种政治造势的牺牲品。白起一生七十余战未尝败绩,他的战术思想就是歼灭敌军有生力量,这与大多数攻城拔寨争夺战争资源的将领不同,是他所开创的战争特色,并不能认为是不仁之举。再者如长平之战的俘虏,不杀之又如何处置?当时秦国的消耗亦是惨重,杀降是为秦王承担了千夫所指的骂名,要说白起唯一的缺陷就是后期不受节制,有失臣节,但与军事能力无关,他应该算是古代史上最会运用围歼战术的将领。

吴起被拿掉的原因可能有两点,一是因为他历仕鲁、魏、楚三国,他担任主帅保鲁国有功、但受鲁穆公猜忌,远投魏国,为魏国打造了特种部队“魏武卒”,夺取秦国河西之地,使秦国百年不敢东进,此后再遭谗言陷害,于是投奔楚国。这些虽有先主不察的委屈,但毕竟是“三姓家奴”,有不忠之嫌;二是其政治才能掩盖了军事光辉,吴起到了楚国之后便一心投入变法事业,与“商鞅变法”、“申不害变法”齐名,楚国通过吴起变法逐渐强大起来,南征百越、北击魏国、拓地千里。可以说吴起的政治光辉完全掩盖了他之前的军事亮点,所以他被请出十哲可以理解。但范蠡同样是政治光辉大于军事亮点的人物,以范蠡挤掉吴起,我觉得还是后世对范蠡评价更高,特别是“忠以为国”的评价更迎合统治者的喜爱。

十哲分析

  • 战略家行列

以唐朝所列十哲为例,大致可以将其分为战略大师和战术大师。所谓战略大师就是为国家的军事部署及发展方向做出规划,这里主要代表便是唐、宋、元三朝都奉为配享的张良,他与萧何、韩信并列“汉初三杰”,若说韩信是善于攻城拔地的军事家,那么张良便是出谋划策整体布局的战略家,“运筹帷幄之间,决胜千里之外”说的正是张良。刘邦以汉中为根基,灭三秦定关中,以潼关之险东望中原,这个战略构想便是出于张良。后在形势危急的时候,张良提出的策反英布,委派韩信北击燕赵的迂回战术成为楚汉战争的转折。以及后来定都之事,洛阳成为六国旧人的主推,张良携陈平等人立谏以关中为都,为汉朝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。

一个战略家的思想格局往往比攻城拔寨更为重要,张良如此,诸葛亮也是如此。蜀汉的发展无一例外的是以“隆中对”为基本国策,这个国策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看到了希望。关羽的襄樊之战在战略上并不存在问题,当时的蜀汉已经夺取汉中,刘封、孟达也将上庸三郡收入囊中,此时若想东西连成一线,惟独需要打通襄樊地区。这个战略一旦形成,蜀国北伐的难度将大大减轻,东部战区的贯通性便可有效牵制魏国西线兵马。可惜关羽操之过急,吴国国策“江东对”又与蜀国重叠在荆州地区,故而背信弃义的夺取荆州。诸葛亮在后期的北伐也并非指向关中,而是锁定在陇右、西羌,这个战略目标也很明显,就是控制关中西锤,取得产马地区,赢得羌人支持。

诸葛亮与张良都是战略家,且都在战争中表现出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战略高度远高于实战能力。张良的实战在项羽面前碰壁不少,但好在汉军不缺实战人才;诸葛亮则不同,他需亲自带兵平定西南少数民族,又亲自北伐,虽取得一定成就,但终无回天之力,因此也饱受后世诟病。

  • 军事思想家行列

如果说战略家的宏图构想富含更多政治意义的话,那么军事思想家则更切合武将之称,或者说是儒将。在十哲里,孙武的成就应该位列军事思想家之首,这个毫无争议,他被誉为“兵家至圣”、“百世兵家之师”、“东方兵学鼻祖”,按道理说孔子为文圣,孙武应该列为武圣,毕竟孙武是与老子、孔子并列春秋诸子的前三席,在实战方面,文献记载有限,但孙武的一大亮点就是在吴弱楚强的形势对比下,十日武战攻破楚都,至楚几近亡国。孙武的军事思想完全展现在他的著作《孙子兵法》当中,成为古代“兵学圣典”,位列《武经七书》之首,直到今天任然被世界各国学习研究。

田穰苴在历史中的战绩并没有太多记载,但他严厉治军的军事思想被后世树为治军表率。他的军事思想编纪在代表作《司马法》里,但由于年久失传,在后世争议较大。历经唐宋两朝都将其列为十哲,说明其治军思想倍受统治者追捧,但在军事思想家里,兵家四圣恐怕才是最精辟的思想体系,后文逐一介绍。

  • 实战军事家

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,一身七十余战未尝败绩,真正的常胜将军,为秦效力30余年,攻城70余座,亲自指挥的著名战役如伊阕之战破魏韩联军;伐楚之战,攻陷楚都郢城,迫使楚国迁都;长平之战,赵国有生力量全部折损殆尽,一战则国祚走衰。

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,明修栈道、暗渡陈仓的策划者;北线迂回战略的执行者,为汉王刘邦擒魏、取代、破赵、胁燕、东击齐,南灭楚,时人誉为“国士无双”、“功高无二,略不出世”,并著有《韩信兵法》三篇,收录其军事思想。

高祖每云:“李靖是萧铣、辅公祏膏肓,古之名将韩、白、卫、霍,岂能及也!”——《旧唐书》

唐朝的两位名将李靖、李勣都是开国功勋,也都是唐朝开疆扩土的军事担当,两人在贞观三年(629)对厥的征战中有过合作。李靖的主要战绩是统一战争中平王世充、窦建德、萧铣、辅公祏,对外战争中灭厥、破吐谷浑;李勣比李靖年轻23岁,在随李世民的统一战争中资历较潜,所以主要战绩偏向于统一后的对外战争,他两度击溃薛延陀,后平定碛北,后又破厥、高句丽,在解决高句丽问题以后,李世民评价他说“隋炀帝劳百姓,筑长城以备突厥,卒无所益。朕惟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塵不警,其为长城,岂不壮哉!”

乐毅的名声之大,常有后世人杰自比管乐,他最经典的一战发生在公元前284年,时燕国国力弱小,但他联合并统帅燕、赵、楚、韩、魏五国联军攻打强盛的齐国,连下70余城,打的齐国只剩即墨和莒,从此失去争霸的实力。乐毅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,对长期恃强凌弱的齐国造成震慑,从此不再小觑北燕。

兵家四圣与武庙十哲对比

前文已说过武庙十哲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,所以就无法权衡哪些人名不副实,李靖、李勣二位名将也不敢排除自卖自夸的成分,所以倒不如和历史上流传的兵家四圣做一下对比。历史上对兵家四圣的说法众说纷纭,大致分为以下九个观点:

  • 一、兵圣孙武、亚圣吴起、计圣孙膑、尉圣尉缭;

  • 二、兵圣孙武、谋圣鬼谷子、亚圣吴起、次圣孙膑;
  • 三、兵祖吕尚、兵圣孙武、亚圣吴起、次圣孙膑;
  • 四、兵圣孙武、亚圣吴起、人屠白起、帝师王翦;
  • 五、兵祖吕尚、兵圣孙武、隐圣黄石公、谋圣张良;
  • 六、兵圣孙武、亚圣吴起、人屠白起、兵仙韩信;
  • 七、人屠白起、兵仙韩信、战神李靖、武圣岳飞;
  • 八、兵祖吕尚、兵宗司马穰苴、兵圣孙武、亚圣吴起;
  • 九、兵祖吕尚、兵尊王子成父、兵圣孙武、亚圣吴起。

总结出来一共有:孙武、孙膑、吴起、尉缭、吕尚、司马穰苴、鬼谷子、王子成父、韩信、白起、张良、黄石公、李靖、岳飞、王翦这十五人。除去主祭吕尚,唐朝的武庙十哲与之重叠的有司马穰苴、孙武、张良、李靖、白起、韩信、吴起;没有提名四圣的有诸葛亮、乐毅、李勣这三人。而四圣提名之人未入列武庙十哲的有孙膑、尉缭、鬼谷子、黄石公、王子成父、岳飞、王翦这七人。那就看看这七人中是否能挑选出顶替诸葛亮、乐毅、李勣的人。

首先我们可以排除岳飞,因为他是北宋末期的名将,唐朝设庙时还未出生。其次再排除黄石公和鬼谷子,此二人据传都是隐世高人,传言黄石公是张良的师傅,传授《太公兵法》于张良,张良以此兵书助汉王得天下,在后世的流传下,这本从未面世的兵书被称为天书;鬼谷子则有所不同,他本名王诩,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谋略家,著有《鬼谷兵法》,但不见传世,反而是《鬼谷子》一书由其学生根据他的言谈编撰而成,其学生包括纵横家苏秦、张仪,军事家庞、孙膑等五百余人,但历史上却无此人实际战例的记载,《鬼谷子》一书虽然被众多军事家研究,但它主讲“阴阳谋略”,并非兵法。最后,排除王子成父,这主要是由于史料对其记载匮乏,只知其为周桓王之子,为避祸乱逃至齐桓公帐下为将,战绩体现于对少数民族的战争。

如此就剩孙膑、尉缭、王翦三人。孙膑是兵阴阳派的鼻祖代表,他辅佐田忌接连击败名将庞,桂陵之战、马陵之战这两大实战足够验证其军事思想,并留世《孙膑兵法》,以战争规律总结取胜之道,提出“借势”、“必攻”的核心战术思想,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。尉缭与孙膑同门,属于鬼谷子门下,是兵形势派的鼻祖代表,历史上关于其记载不多,他的军事思想主要由《尉缭子》传世于后,得到诸多军事家的推崇,此书也入列《武经七书》,尉缭的军事思想局限于理论上,他本人并无实战经历的记载,所以影响力比孙膑逊色许多。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,主要战绩是攻破赵国都城邯郸,扫平三晋地区;统兵60万击败项燕,消灭楚国,《史记》评价他与白起是“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”,是互补的一对将领。

孙膑、尉缭、王翦三人如果顶替诸葛亮、李勣和乐毅,我个人觉得孙膑毫无争议可以顶替此三者任何一人;尉缭则属于军事理论家,没有实战做基础,所以三者皆无法顶替;王翦是实战型军事家,其个人战绩比李勣、乐毅、诸葛亮都要辉煌,虽属于以强克弱,但也多属于大兵团会战,并深入敌国腹地作战,难度系数并不比乐毅、诸葛亮低,所以王翦顶替三者也不成问题。

如果非要退二进二,那么我选择以孙膑、王翦顶替诸葛亮、李勣。我认为诸葛亮更应该称为战略家,其战略眼光也应得到肯定,但战略构想只有成功才能得到证明,诸葛亮的隆中对和北伐战略双双失效,这只证明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成仁,并不能证明其军事策略的成功。且在同一时代,军事成就在其之上者如东吴陆逊、周瑜、甚至西晋的羊祜,诸葛亮能够跻身武庙十哲,也多因忠义无双的精神,以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。

李勣则更容易理解,诸葛亮好歹是军政一把抓,劳心劳力,李勣在前期征厥是以李靖为主,他是辅助性质的配合进攻。他的最大功绩是独自做统帅击败薛延陀的少数民族联军,后在贞观二十年安抚并平定了薛延陀内乱。贞观十九年(645),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,以李勣为辽东行军大总管,取得了征辽战役的全面胜利。后从乾封元年(666)至总章元年(668),李勣彻底攻灭高句丽,获得五部近七十万户民,一百七十六座城,唐至此设立安东都护府管辖。这为唐朝开疆扩土贡献不少力量,但相比较王翦的横扫三晋、攻灭楚、赵所得领土又逊色一些。

综上所述,唐朝所立武庙十哲具有较强的政治意义,但不能说名不副实,唐初所立十哲皆是兵家丹青流芳的圣贤良将。只能说如果要将此十哲做出替换,我个人觉得以孙膑替换诸葛亮、王翦替换李勣。名单为白起、韩信、孙膑、李靖、王翦;张良、司马穰苴、孙武、吴起、乐毅。

参考资料:《战国策》、《史记》、《旧唐书》、《三国志》、《汉书》

玩家评论